什麼是低滲透壓電解質飲品?比純水更補水的關鍵!
喝水真的只喝純水最好嗎?
日常生活中,不論是在烈日下活動,或長時間待在冷氣房,就算沒有劇烈運動,水分也會在不知不覺中流失,可能導致身體脫水或中暑。許多人直到口渴才開始大量補水,卻感覺「越喝越渴」,往往忽略了電解質補充與水分吸收效率的重要性。
要真正有效補水,選對補水方式與電解質飲品,比單純灌水來得更有幫助。
為什麼喝純水不一定最補水?
許多人認為「喝純水最健康」,但純水不含電解質,喝進體內後會很快被排出,反而無法有效留住水分。
近年研究指出,低滲透壓的電解質沖泡粉或電解質飲料能幫助身體更快速補水並維持電解質平衡。
什麼是高滲透壓、等滲透壓、低滲透壓?
「滲透壓」指的是兩種濃度不同的液體之間,為了達到平衡而產生的壓力,這會影響細胞吸收水分與養分的速度。補水飲料根據滲透壓可大致分類如下:
- 等滲透壓(270–330 mOsm/kg)
濃度與人體體液相近,常見於傳統運動飲料,有助維持水分與電解質平衡。 - 高滲透壓(>330 mOsm/kg)
濃度偏高,常含高糖分與鈉,常見於濃縮果汁、含糖運動飲品,不利於快速補水。 - 低滲透壓(<270 mOsm/kg)
濃度較低,水分滲透效果佳,能更快速進入體內吸收。調整電解質比例的沖泡粉或補水飲料多屬於此類。
電解質粉如何幫助身體補水?
電解質粉或低滲透壓電解質飲品,含有適量鈉與葡萄糖,能快速補水、延長保水時間,並具備以下五大優勢:
- 比純水更能鎖水
流汗後若只喝純水,容易稀釋體內電解質,造成頻繁排尿。反之,電解質補充可幫助液體停留體內、延長保水時間。 - 加速吸收,迅速補水
鈉與葡萄糖會協同運作,加快腸道對水分的吸收效率,更適合需要快速補水的人。 - 預防低血鈉症
劇烈流汗後若只攝取大量純水,可能會稀釋血液中的鈉濃度,造成頭暈、抽筋等不適。電解質飲品能降低風險。 - 提升補水頻率
電解質的微量存在能喚醒身體對水分的渴望,使人更容易主動補充水分。 - 風味佳,提升飲水意願
微鹹微甜的風味讓電解質飲料比純水更好入口,更適合日常補水需求。
如何正確進行日常補水?
- 分次飲水,不要等渴了才喝:建議每日多次小口補水,每次不超過 200ml,有助水分有效吸收。
- 攝取足夠水分:建議成人每日補水量為:體重 × 30ml,例如 60kg 成人建議每日約攝取 1800ml 水分。
- 根據生活情境選擇合適補水飲品:
- 長時間微流汗、戶外活動或久坐冷氣房:選擇低糖、低鈉的電解質沖泡粉或低滲透壓飲料,補水同時補電解質。
- 運動後補水:
高強度運動:選擇等滲透壓運動飲料補充能量與電解質。
日常輕度活動:補充低滲透壓電解質粉即可滿足身體所需。
日常也適合補充電解質飲料
補充電解質粉不再是運動者的專利,像是夏季流汗多、喝水不足、長時間用眼過度或思緒卡頓時,選擇低糖、低鈉的補水飲品能幫助迅速補水又不增加熱量負擔。
長期補充能讓你避免疲勞與脫水,維持日常最佳狀態與效率。